网友airless是从事手机天线行业的,与我算是同行。他在这个帖子中提出,手机天线没什么技术含量。这点我不同意,我想有必要就这个话题进行一个讨论。
的确,现在手机天线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手机天线行业的门槛也极低,似乎什么样的人,不管有没有基础,培养培养就能调天线。很多搞手机天线的人,学都没学过电磁场与微波的知识,人才培训也是作坊式的,老工程师稍微带一带,自己再划划铜箔,跑跑暗室,虽然讲不出所以然来,但是“做的多了就有经验”。手机天线市场也极为混乱,大家大打价格战,天线卖成了白菜价,天线公司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是,手机天线真的没有技术含量吗?
不然!在这里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家著名的手机公司有一个项目启动,在评估阶段邀请众多手机天线公司参与评估,国内的,国外的都有。但是这个项目难度很大,天线是设计在PCB的中央,完全不符合常规,这样的layout让人匪夷所思。国内的手机天线公司除了心里暗骂这个负责layout的工程师以外,一致表示不能开发,达不到该手机公司的技术标准。该手机公司万般无奈,如果项目下马,损失将是极其惨重的。但是这个时候,有一个公司站出来,他们斩钉截铁地表示,这个项目可以做,没有问题,这个公司就是以色列的加利电子!但是加利提出了一个要求,这个项目的订单,要全部在他们那里做。最终结果是,加利真的就做了出来,大赚了一笔。这个故事,难道不能让人深思吗?
还有别的例子,诺基亚的一款小型翻盖机2505,支持频段为CDMA800/1900双频。如果你打开这个手机,你会发现,这个天线不是PIFA也不是monopole,而是一个IFA天线,而且它的走线是只有细细的一条,设计者成功地利用一条走线调试出了非常卓越的双频性能!要知道,诺基亚为这个天线预留了充足的空间,但是这个项目的天线设计者放着大把的空间就是不用,也不用常见的“G”型走线,硬是走了一条不寻常的路。还有motorola的FICA天线,设计者用更小的体积,实现了更宽的带宽,而且理念完全不同于常规的PIFA天线。对于这类天线的调试,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让你模仿都很难模仿,更不用说自己设计了。
我见过三星的一款手机,知道它的天线是怎么做的?第一次注塑,用一种耐高温的塑胶生成支架,支架上有一些槽。第二次注塑,则采用一种能够镀上金属的塑胶填满这些槽。两种塑胶材料完全不同。第三步,开始镀金属,之前的那些槽是什么?那就是天线的走线!这样,在镀金属时,金属只会附着在第二次注塑的塑胶上!
这些天线是那些不求甚解,只会划铜箔的天线工程师们,习惯于弹片+支架,或者FPC形式的结构工程师们所能够想象得到的吗?
再看看IEEE中浩如烟海的手机天线论文,Stutzman,Pozar,陈志宁,翁金辂等一些天线界学术专家对于手机天线的研究,芬兰赫尔辛基理工大学的大批学者在诺基亚研究中心不断涌现的最新技术成果。Amazon上大批的手机天线书籍(其中的代表:《Planar Antenna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Antenna Engineering Handbook》,《Modern Antenna Handbook》等权威著作中为手机天线专门开辟的章节。谁说手机天线没有技术含量?!
我们国内的一些天线公司,初步掌握了手机天线的知识,便沾沾自喜,不思进取。却不知自己与真正一流的技术水平还相去甚远。如果我们不改变这种浮躁的风气,那么永远只能跟在国外发达技术的后面,难望其项背。
引牛顿的一段话作为结尾:“真理就像大海一样,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象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