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中国出口手机预计将突破10 亿部,成为拉动中国通信类产品出口增长的唯一动力。然而,看似风光的数据背后,暴露出中国手机业令人寒心的“利润”:出口手机占全球市场的比重接近八成,但99% 的利润却归属苹果和三星,众多中国企业还赚不到1% 的利润。
中国企业要扭转这种“增产增销不增收”的尴尬局面,需要把握全球市场的趋势,善用技术,勇于创新。总体而言,全球消费电子尤其是移动电子的市场需求,继续稳步增长。新兴市场成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消费电子的这种全球增长局面,实际上由宏观经济、消费者和技术方面的一些主要趋势所促成。
10 月12 日在香港举行的“2012 秋季环球资源CEO 峰会”,国际电子行业精英济济一堂,探讨全球电子市场趋势与中国出口型电子制造商的应对之策。
市场趋势
从销售收入、出货量、市场份额、手机平板、驱动力等方面分析全球电子的市场趋势。
销售收入知名市场研究公司捷孚凯(GfK) 联合美国消费电子协会(CEA) 共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8 年到2013 年,全球技术型设备零售收入总体上呈现出平稳发展的势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 年,技术型设备零售收入总额为9660 亿美元。2009 年世界经济进入萧条,技术型设备零售收入为8740 亿美元,同比下降10% 。
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回暖,技术型设备零售收入实现了连续两年的十位数增长,2010 年为9760 亿美元,同比增长12%,2011 年为10720 亿美元,同比增长10% 。2012 年受到出货量减少和美元相对贬值影响,技术型设备零售收入估计为10550 亿美元,同比下跌2% 。不过,2013 年又重新走上同比增长的轨道,技术型设备零售收入估计为11170 亿美元,增长6% 。

这里所指的技术型设备,包括平板电脑、数字静物照相机、台式电脑、传统手机、LCD 电视、智能手机、手提电脑等。
新兴市场是全球技术型设备零售收入的主要驱动力量。新兴市场的零售收入逐年上升,相比之下,发达市场的零售收入逐年下滑。2009 年,新兴市场的技术型设备零售收入总额占全球总额的比重仅为35% ,而发达市场的占比高达65% ,近两倍之多。然而,到了2013 年,新兴市场零售收入将增长到5020 亿美元( 占比为45%) ,接近发达市场的6150 亿美元( 占比为55%) 。这一年,发达市场技术型设备零售收入总额仅比2009 年增长8%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兴市场的技术型设备零售收入总额比2009 年增长高达63% 。
在这些技术型设备中,智能手机在各个主要市场上成为热卖的主力。2012 年,在西欧、北美、亚太地区发达市场、中东与非洲、亚太地区新兴市场,智能手机的零售收入在全部技术型设备中都是最大的。西欧、北美、亚太地区新兴市场这三个市场,智能手机零售收入在其全部技术型设备销售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21% 、28% 、27% 。
出货量根据IDC 和摩根斯坦利研究的结果,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将在2013 年超越手提电脑。2010-2015 年,全球手提电脑年出货量基本没有大的变化,在2 亿台到2.18 亿台之间缓慢增长。同一时期,平板电脑的年出货量快速增长,从2010 年的1900 万台增长到2015 年的3.52 亿台,增长了18 倍。特别是2013 年,平板电脑出货量实现2.16 亿台,一举超过了手提电脑的2.15 亿台。
市场份额根据IDC 对手机市场的跟踪与计算,以出货量计,中国、美国、印度、巴西、英国是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机市场。其中中国和美国占全球市场的市场份额居于前两名,达到两位数以上。2011 年的市场份额,美国是21.3% ,位居第一,中国18.3% ,位居第二;2012 年和2016 年的市场份额,中国反超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分别达到26.5% 、23.0% ,而美国则分别为17.8% 、14.5% 。
美国和英国的市场份额在下降。英国从2011 年的5.3% ,下降到2016 年3.6% 。印度和巴西的市场份额在上升。印度从2011 年的2.2%,升到2016 年的8.5% ;巴西从2011 年的1.8% 上升到2016 年的4.4% 。
2011 年到2016 年市场份额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印度最高,为57.5% ;巴西第二,44.0% ; 中国第三,26.2% 。再次佐证新兴市场对消费电子的重要性。
手机平板手机平板(Phablet) 将异军突起。根据知名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 的研究结果,全球手机平板在智能手机销售总量中的占比,将从2012 年的1.90% ,上涨到2017 年的5.70% 。2011-2017 年,全球手机平板出货量的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40% 。
Strategy Analytics 公司把手机平板定义为“屏幕超过5.25 英寸的、优先处理声音的蜂窝式手持机”( 相比之下,平板电脑则优先处理数据)。这种5.3 英寸的设备被视为是为智能手机的细分类别,这是因为购买手机平板的人大部分是为了替代他们在用的智能手机,卖家和运营商的营销信息和渠道战略把手机平板定位为智能手机而不是平板电脑。三星的Samsung Galaxy Note 就是手机平板的典型例子。
Strategy Analytics 今年3 月做了用户体验的调研。此次调研的结果表明,手机平板迅速发展是符合消费者的偏好的。调查发现4.3 英寸是最受消费者欢迎的下一代设备的大小。有88%的智能手机拥有者说,他们要购买的下一个手机,其最理想的屏幕大小应该大于他们目前拥有的设备屏幕。
Strategy Analytics 互联家用设备行业总监吴佳表示,手机平板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好机会。手机平板符合移动电子设备屏幕变大的趋势;苹果公司还没有进入这一个利基市场;手机平板更容易向企业或自带设备办公的人群推销。
驱动力捷孚凯研究发现,全球技术性设备零售收入的增长,其背后的驱动力分别来自宏观经济、消费者和技术。捷孚凯市场咨询(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群表示,在宏观经济方面,新兴市场增加了机会和价值,拓广了销售渠道,价格面临通货紧缩;在消费者方面,人的流动性、个性化、授权、社交网络等,使得消费者拥有更多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在技术方面,互联互通、不断演进的人机界面、嵌入式内容、应用等等,提升了技术性设备尤其是移动设备的功效和用户体验。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的研究,全球GDP 增长的70% 将来自于新兴市场,全球消费增长的75% 将来自于新兴市场,而且新兴市场拥有30 亿人口。ARM 中国总裁吴雄昂表示,这为中国电子产品打入中国之外的新兴市场提供了良好机会。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的研究,全球GDP 增长的70% 将来自于新兴市场,全球消费增长的75% 将来自于新兴市场,而且新兴市场拥有30 亿人口。ARM 中国总裁吴雄昂表示,这为中国电子产品打入中国之外的新兴市场提供了良好机会。
企业对策
在全球电子市场的趋势下,中国出口型电子制造商有必要向新兴市场突进。但是,不论是新兴市场,还是发达市场,都要求电子制造商有效利用新技术,在适当的平台上实施产品创新。
利用新兴技术美国消费电子协会(CEA) 执行理事会理事GeorgeStepancich 表示,企业要关注新兴技术或新兴设备带来的机会。根据他的观察,目前在数字化、音频、控制、传感等领域已经出现了一些重大的新兴技术,值得企业重视。
关于企业如何应用技术,ARM 中国总裁吴雄昂和捷孚凯市场咨询(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群都提出了平台的想法。在吴雄昂看来,企业可以考虑打造电子产品平台,把电视、手机、iPod 、洗衣机、汽车等电子设备整合到这个平台,发挥平台作用,提升各个电子设备的性能表现。这就是所谓的基于平台的多元化。

而在周群看来,智能手机可以承担起平台载体的作用,也就是说,把各种软件、程序、解决方案等整合到智能手机这个平台。
创新对许多中国电子制造商来说,芯片和操作系统的选择,往往影响产品创新的效果。
在吴雄昂看来,企业可以根据这样一些标准来选择芯片处理器:处理器要能解决你的问题;能够重新定义效率与性能之间的权衡;对应用程序灵活透明;最后但不是最不重要的,节能。而就芯片来说,往往选择系统级芯片。
Strategy Analytics 互联家用设备行业总监吴佳则以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为例,分析其市场份额,帮助企业进行选择。据他介绍,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前三名,由2007 年的Symbian(63%) 、Microsoft(13%) 、Blackberry OS(10%) ,到今年的Android(63%) 、Apple IOS(22%) 、Symbian(5%),再到2017 年的Android(48%) 、Apple IOS(21%) 、Microsoft(17%) 。
在美国消费电子协会(CEA) 执行理事会理事George Stepancich 看来,创新能够使企业避免在产品成本和性能之间做出选择和妥协。他认为企业为了开拓更多的国际市场,产品的低成本和高性能都需要。美国的例子也表明,企业必须能够提供十分优质的产品,十分创新的产品,同时必须以十分合理的成本来提供。
他认为消费者正在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具有洞察力,结果就是消费者要的不是便宜的或者好的产品,而是以尽可能低的价格获得最好的产品。这就给技术型公司带来一个挑战,就是如何创新。有了创新,发生的成本就会下降,这实际上就能同时做到成本更低,质量性能更好。
由于手机平板是苹果手机没有进入的细分市场。手机平板似乎是突破苹果手机竞争的好机会。不过,想要进入手机平板这一细分市场的企业,需要认真思考一个问题:手机平板如何创新,才能超越iPhone5 ?
原文来源于:www.ceconline.com/import_export_trading/ma/88000653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