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热线 :0755-27474071
传真 :0755-29976316
产品展示 专利证书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公司动态
  行业动态
  人物专访
  健康与觉悟
  智慧阅读
  社会广角
  轻松时刻

NFC技术在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发布时间:2013/1/3 16:48:51

NFC技术的产生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缩写,即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由飞利浦公司和索尼公司共同开发的NFC是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可以在移动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PC和智能控件工具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

NFC 出现后,Ecma International 公司首次采用它作为一项标准(NFCIP-1ECMA-340),并提交给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为ISO/IEC 18092标准,同时也得到了欧洲电信标准会的承认,从此后已经有多个半导体公司开始生产兼容性和互操作芯片。

2004年,诺基亚联合飞利浦,索尼等公司成立近场通信论坛(NFCF),目的是促进NFC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同时建立共同的标准,确保任何搭载NFC技术的设备都能用于移动支付。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移动支付市场报告中指出,2012年全球移动支付总额将超过1,715亿美元,较2011年的1,059亿美元增长61.9%

继卡类支付、网络支付后,移动支付俨然成为新宠,Gartner预计,2011-2016年全球移动支付市场复合年增长率为42%,到2016年总额将达6,170亿美元,届时移动支付用户人数将达4.48亿。未来,移动支付将成为消费者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NFC的技术原理

NFC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在10cm内交换数据。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联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在单一芯片上结合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的功能,能在短距离内兼容设备进行识别和数据交换。这项技术由最初RFID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简单合并,演变成为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迅速。

NFC的短距离交互很大程度上简化了整个认证识别过程,使电子设备之间相互访问更加直接,更安全和更清楚。通过NFC,多个设备之间可以很方便快捷地进行无线连接,进而实现数据交换和 服务。支持NFC的设备可以在主动或被动模式下交换数据。

如图1所示,发起设备和目标设备都要产生自己的射频场,以便进行通信。这是对等网络通信的标准模式,可以获得非常快速的连接设置。

图1,NFC主动通信模式

如图2所示,移动设备主要以被动模式操作,可以大幅度降低功耗,并延长电池寿命。在一个应用会话过程中,NFC设备可以在发起设备和目标设备之前切换自己的角色。利用这项功能,电池电量降低的设备可以要求以被动模式充当目标设备,而不是发起设备。

  图2,NFC被动通信模式

NFC的技术优势

NFC是一种近场无线通信技术,能快速自动的建立无线网络,为蜂窝设备、蓝牙设备、 Wi-Fi设备提供一个虚拟连接,使电子设备可以在短距离范围内进行通讯。NFC的短距离交互大大简化了整个认证识别过程,使电子设备间相互访问更直 接、更安全和更清楚,不用再听到各种电子杂音。NFC通过在单一设备上组合所有的身份识别应用和 服务,帮助解决记忆多个密码的麻烦,同时也保证了数据的安全保护。

NFCRFID相比,首先,采用了独特的信号无线衰减技 术,具有距离近、带宽高、能耗低等特点;其次,兼容现有的非接触智能卡技术,它的标准得到越来越多厂商支持;再次,NFC还是一种近距离的私密通信方式, 提供各种设备间轻松、安全、迅速而自动的通信。最后,RFID更多的被应用在生产、物流、跟踪、资产管理上,而NFC在门禁、公交、手机支付等领域内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NFC与红外、蓝牙相比,作为一种面向消费者的交易机制表现得更快、更可靠而且简单得多,不用像红外那样 必须严格的对齐才能传输数据;与蓝牙相比,NFC面向近距离交易,适用于交换财务信息或敏感的个人信息等重要数据。并且快捷轻型的NFC协议可以引导两台设备之间的蓝牙配对过程,促进了蓝牙的使用。

NFC技术在中国的机遇

业界普遍看好NFC技术在手机支付上的应用。NFC具有成本低廉、方便易用和更富直观性等特点,这让它在某些领域显得更具潜力——NFC通过一个芯片、一根天线和一些软件的组合,能够实现各种设备在几厘米范围内的通信,而费用仅为23欧元。

国际上,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巨鳄Google则表示,未来所有的Andriod手机将内置NFC芯片。实际上,看好NFC技术的并非只有Google一家, 美国的微软公司、苹果公司、加拿大RIM、韩国三星智能手机行业的枭雄也都密切关注NFC,并开始在NFC技术方面暗暗发力。

2005年,诺基亚推出一款带有NFC后壳的手机3220,很快在一些厦门等地区的营业网点进行手机支付,一时国内逐渐掀起NFC支付热潮。随着3G平台的成熟和物联网的起步,作为物联网典型应用的NFC技术关注度也步步攀升。

国内移动产业链上的移动运营商、手机制造商、网络运营商等相关力量正在积极挖掘手机NFC应用的巨大价值。而NFC与智能手机之前的融合,则让物联网和移动 互联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联姻。有消息称,今年由中国银联倡导的NFC手机支付标准已经通过审议,成为移动支付的国家标准,相关标准体系和规划将在近期颁布。

NFC技术在中国面临的挑战

NFC达到最理想存在模式的时候,意味着消费者可以在技术和生态圈足够完善的时候彻底抛弃钱包,紧靠一个支持NFC的移动电话我们便能完成大多数支付和数据传输任务。确实是一个非常具有实用意义的新技术,实现起来也有技术基础,如果要普及NFC技术,彻底让它遍地开花,还有几个问题亟待解决:

终端不普及

基于NFC的非接触式移动支付终端的普及需要耗费巨额资金,NFC手机支付在每一个环节的普及,都将耗费巨额资金。NFC手机支付技术的更新不仅仅限于客户 手机终端,还包括客户进行交易时接触到的收款机、POS机、自动贩售机等等。在商店设备方面,成本大概在6000元左右,NFC的商店设备一台至少要降到与红外线设备一样的水平才有普及的动力,即至少是现在的八分之一,约750元。

技术仍需完善

基于NFC的非接触式移动支付技术有待完善,当下的多数NFC手机在设计中多将NFC芯片组放在手机后盖上,包括存储芯片。根据Nokia的介绍,在大规模 商用时,会将存储芯片整合到手机主板上。但是无论是在主板还是后盖,在手机上的固化意味着更换手机时有丢失原卡信息的可能性。其次,虽然芯片有有源和无源 两种被感知方式,但在推出的NFC手机中,都由手机电池供电,这就意味着在手机没电的情况下,NFC手机支付无法正常运作。

标准不统一

不同的平台,不同的硬件如何能够共同使用统一的标准,是NFC真正普及的一个重点。目前NFC技术标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国际通用的13.56MHz NFC技术标准;另一种是中国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2.4GHz标准。NFC的专利主要由NokiaSONYNXP拥有,采用13.56MHz标准。作 为芯片提供商包括NXPInside及英飞凌更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目前大陆公司尚没有完整的技术方案可以提供,一旦真的选定NFC作为国内手机支付的标 准,不仅意味着将手机支付的系统交给海外公司,也意味着将未来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市场拱手让人,即使将来大陆公司可以提供芯片级的NFC解决方案,同样难以 逃避专利的困扰。

在中国市场上,由于手机终端大都来自零售市场,一旦采用NFC技术作为手机支付的标准,多达数百家手机品牌 推出的手机如何在NFC标准上实现统一肯定是个问题,而且由于手机来源不一,一旦手机支付出现问题,消费者又无法明确投诉的主体到底是手机品牌、运营商还 是银联。中国市场上现存的超过9亿用户只有更换手机才能使用,普及难度可想而知。

相对而言,国内自主研发2.4GHz的标准,选择使用2.4GHz标准,只需更换支持2.4GHz标准的SIM卡便可以使用手机支付服务,运营商需要做的只是网络建设,而且作为2.4GHz标准 的拥有者,无论国内RFID设备厂商还是中国移动都不需要向海外机构缴纳任何NFC的专利授权费用,至今为止基于2.4GHz方案的SIM卡出货已经超过 200万,操作简便,实现技术难度低,更符合中国国情,联网、实时在线能力强,安全性高,费用低,系统结构简单,并在上海、重庆、北京、深圳等多地区进行了测试、试验,完全具备商业化运营的条件和实力。

用户习惯培养也需时日

中大微电子胡建国总经理多年从事物联网RFID行业研究,谈到移动支付说到,对于普通用户而言,RFID开始慢慢普及,NFC技术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概念,用户都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更何况NFC本身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从一般的经济规律分析,一个产业的发展和兴盛需要产业链中各个环节准确定位、合理分工并进行资源的最优 配置。因此,只有各个相关产业环节通力合作,切实提供方便百姓的一条龙服务体系,NFC移动支付带来的方便性才能真正落地实现,进而普及推广。

原文来自www.esmchina.com/ART_8800124113_1100_2300_3406_0_dd0326e9.HTM 

 
首页 | 公司简介 | 技术交流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深圳市南斗星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09221720号 网页设计:合优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