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称为世界末日年,但在移动支付界,却被称为支付元年,主要是由于今年移动支付在各方面呈现的欣欣向荣场面,作为移动支付的核心技术之 一,NFC支付的推行也正如火如荼,世界各地正进行着或是试点或是商业运行的NFC项目。本文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对各行各业的NFC移动支付市 场争夺战进行盘点。
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是移动支付不可或缺的一环,其争夺也不可谓不惨烈,在国内由于银联对整个金融清算的垄断也就论不上竞争,而国外,各大金融巨头竞争激烈。首先是万事达与Visa,他们分别推出了NFC支付系统,PayPass和PayWave,除了实体卡,双方都有在NFC智能手机应用,由于两家机构在全球的影响力,大多数解决方案都支持PayPass与PayWave,但也有单独的项目,支持设备也有不同。
在匈牙利,花旗银行就将PayPass的非接贴标服务带入到当地的零售、燃油消费、快餐等小额支付行业当中,并且还与当地电信合作,以不同程度的优惠措施 推动PayPass。而PayPass设备在欧洲、中东、亚洲的14个国家的总数已超过十万台。近来波兰的NFC推行当中万事达PayPass也成为其主 推应用。在中东,万事达也欲增加PayPass设备在阿联酋的部署,预计在年底增加1000个支持PayPass的商店,一千家看似并不多,但美国的双城 NFC试点,被誉为NFC史上最大的试点,其商店的支持量合计才900余,还不足一千。
值得一体的是万事达PayPass的推出是在今年6月份,再重新回首使用PayPass的项目就容易明白万事达推行力度之大。
与万事达PayPass相似的Visa Paywave其推行力度稍显暗淡,不过也可圈可点,今年的伦敦奥运会,NFC支付应用便是Paywave,消费者可以通过NFC手机进行支付,低于15 英镑无需任何密码,只需轻点支持NFC的POS机,就可以完成支付,而超过15英镑,则需要输入密码。较之万事达,Visa较少单独开拓市场,常与万事达一起出现在各种项目当中,如Isis美国试点。
在澳大利亚澳新银行的NFC试点当中,第一次试点是使用将Paywave集成于microSD卡中,使用设备为集成了非接触芯片和天线的iPhone, 测试人数为50人,不过此次试点因为“没有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试点负责人John Collins所说)而失败,消费者反感手机上设备的增加。到了第二次试点,澳新银行转投了万事达的怀抱,使用的PayPass,应用集成于SIM,使用 的手机也换成三星的Galaxy S3手机。澳大利亚试点Visa小战役挫败,接下来万事达与Visa在谷歌钱包当中还有一战。据移动支付网消息,在今年10月份拉斯维加斯Money 2020会议前夕就有消息爆出,称Visa曾向谷歌发邮件抗议,要求谷歌终止谷歌钱包对万事达PayPass的支持,Visa认为谷歌钱包云模式当中使用 的Visa的品牌,但是实际显示的确是PayPass。虽然此事并无后续的处理报道,但也间接的映射出万事达与Visa的竞争激烈,都想在NFC成型过程 中获得更多的用户基础,获得更大的利益。
移动支付是一个注重竞合的产业,特别是在产业尚未成型的阶段,竞争获得市场的同时还需合作开辟市场。万事达与Visa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一起出现在某个支付 平台,首先是两家机构都拥有大量的用户基础,无法避开,还有就是双方的共推。加拿大SEM移动支付软件、金雅拓和捷德等的TSM平台、美国Isis试点等 都支持双方的支付应用。不过总的来讲,万事达在对NFC支付的推广当中更为活跃。而其他的金融机构如JBC和美国运通有动作,但动静不大,如JBC在 2006年的荷兰阿姆斯特丹试点和美国运通的Serve服务,在近期都不了了之,没有走入商业运行,真正的竞争还是在万事达与Visa之间。
除了清算巨头外,还有国际银行和各地银行,NFC支付其中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可以将信用卡或借记卡信息与NFC支付相关联,进行非接支付,更有人猜测在未来 NFC支付很可能消灭实体信用卡的存在,中国招行行长马蔚华也曾表示,“银行决不能放弃支付这个市场,如果银行从支付退出,那银行的其他业务都将失去根本。”银行在移动支付推动当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国内,9月份,招行绕开电信运营商直接与HTC合作推NFC,在业界轰动一时,有人说招行要下一盘大棋。8月份浦发银行与中国移动合作发联名卡,也欲将金融应用移植NFC上,而早在10年9月,工商银行也与中国联通合作推基于NFC技术的手机信用卡。
不仅在国内,诸多国际NFC试点中,都能看到银行的影子:新西兰第一大城市奥克兰的NFC试点有西太平洋银行,意大利试点有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澳大利 亚试点有澳新银行,就是最新的加拿大Rogers推动NFC商业运行也有CIBC(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参与。支付的基础是拥有一个可信任的资金储存地, 而银行扮演着这样的角色,手机NFC只是一个支付应用载体,与刷银行卡支付类似,所以银行也积极的推动着这样的支付手段,而不仅限于银行卡的传统支付方 式,从而维持进而扩大用户基础。
手机制造商
在推行NFC的早期,诺基亚的身影无处不在,但2012年的NFC试点或者商业运行当中,三星已成为NFC最有力的推动者,其Galaxy系列手机几乎成为了NFC试点的默认机型。
以上应用或者试点都是在2012年进行,据三星最新宣布的消息,Galaxy S III截止10月末,已售出3000万台,每两秒售出一部,巨大的高端机市场占有率将极大的推动NFC发展。近来三星也升级TecTiles NFC贴纸到3.0,具备多种实用功能。
也许试点或者商业运行中却少了诺基亚的影子,但它是最早推NFC的手机制造商。
由此观之,诺基亚与三星不同的是,三星注重实际的试点和商业运行中手机的应用,而诺基亚更重视各种创意应用,还有一点是诺基亚Nokia money的失败,使得诺基亚退出移动支付市场。系统上的挫败给诺基亚推NFC的信心有一定影响,诺基亚已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新手机系统W8的推行,无暇顾 及NFC商业试点之类,而诺基亚的新NFC创意也更趋向于时尚应用,安卓较之塞班更为时尚,也许是这个原因,诺基亚更加注重于此。
至于苹果,iPhone5对NFC的爽约让人们淡出了对它的话题,其PassBook应用也孤芳自赏,虽然具备了一定的便利性,但较之一点即付的NFC, 其功能尚显繁琐,不过苹果作为新技术的风向标,近来报出NFC替代技术的专利申请,这又引起了NFC大商们的紧张,苹果经常做搅局的事,其引领能力无人质 疑,众商可不希望如火如荼的NFC被苹果谢了幕。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移动支付网近日报道国外科技公司OTI研制了一款音频接口阅读器,让iPhone具备 NFC功能,这样的模式能不能成功难以估计,毕竟澳新银行NFC试点负责人说过,消费者是反感手机外设增加的。
HTC方面,其手机也正将NFC定为新机标配,9月份HTC也与招商银行合作,在国内推NFC支付,不过国内环境相对比较封闭,滞后,恐难真正走入大规模 商业运行,HTC有紧随三星的味道。中兴也在今年5月份于土耳其推出首款基于SIM卡的NFC手机,是早些时候宣布与恩智浦合作推新一代NFC手机的结果。
NFC只是一项技术,现在三星对NFC的推动较大,但对于手机制造商,只不过是在手机当中多添加了一个NFC芯片,当NFC真正成为主流时,消费者同样可 以在不同制造商之间选择不同款式的NFC手机,手机的跟更新换代较快。至于可能的只有某家制造商的手机才能应用某些软件,这只能是短期现象,未来都将走向开放。三星是想得到先机市场,在过渡期得最大盈利。
芯片厂商
国际知名的芯片厂商有英飞凌、恩智浦、Inside secure、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等,众商在NFC芯片商的争夺也激烈异常。
英飞凌,根据市场调查公司IMS Research的最新调查 (2012年1月)表明,英飞凌在NFC安全微控制器市场占有51.5%的份额。占有率惊人,英飞凌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提供NFC功能:SIM卡、移动设备嵌入、microSD,三种方案的具备让英飞凌雄居NFC芯片之首。
而作为早期几个推动NFC的企业,恩智浦(NXP)也毫不逊色,IMS Research的最新调查显示NXP市场占有率是32%,在世界各地的试点当中,都有NXP的身影,三星的Galaxy系列手机使用的就是NXP的芯 片,而最近消息,微软的windows 8手机设备使用的同样是NXP的芯片。NXP半导体最近公布其NFC芯片的出货量已达一亿枚,全球有200多款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使用的是NXP的芯片。
IMS Research数据显示三星市场占有率为8%,这可能大多仰仗于三星NFC智能手机的销量,不做太多的讨论。
有得意者就有失意者,Inside secure最近发布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其第三季度的收入为900万美元,较之第二季度增长了8%,然而其NFC业务前三季度总收入同比下降34%。 虽然有关发言人阐明Inside secure正积极拉动新客户,技术方面正欲推出NFC-SIM,但无论再怎么的积极,其NFC业绩显颓势已不容置喙。虽然2012年经济普遍认为不景 气,但作为新兴的NFC技术,其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情况下,2012年前三季度仍然业绩下滑,Inside secure有点说不过去了。
而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虽然也有推出NFC相关产品和服务,但实际没有公布相关市场占有率或者相关数据,难以对比。英飞凌、恩智浦、三星等公司的芯片合计 已拥有市场的90%。那么即使其他芯片大公司再怎么抢占市场也难有太大作为,只能是剩下的9~10%空间,更多期待不在是市场占有率,而是需求总量。
智能卡方案商与TSM平台
NFC推行需要方案,这便给了方案商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活跃在NFC行业的智能卡方案商有金雅拓、捷德、欧贝特等,这些大方案商都在试图建立全球性(默 认不包括大陆)的TSM平台。就TSM平台而言,多方认为这是NFC推广中重要的润滑剂,中华电信游政群在2012年世界IC卡高峰论坛中曾提出,通过 TSM平台解决先有服务还是先有手机的难题。而同界大会中Visa国际中国区重新业务总监李涓也表示,Visa欲将励一个跨国、跨行业的TSM平台。
据移动支付网信息统计,与三大TSM商合作的公司或地区有:
1)捷德TSM平台:英特尔、西班牙电信、澳洲联邦银行。
2)金雅拓TSM平台:沃达丰、新加坡、波兰T-Mobile、摩根大通、Isis、新西兰试点
3)欧贝特TSM平台:波兰Orange、台湾开南大学、澳大利亚西太平洋银行试点
其中可以看到几个交汇点,在澳大利亚,欧贝特与捷德TSM存在竞争;在波兰,以两大电信运营商为代表的金雅拓与欧贝特TSM平台竞争也正进行。几大方案商 在各地区各行业之间的争夺呈现犬牙交错之势,主要以电信运营商和金融机构为主,其中金雅拓的TSM平台略显优势。
在台湾,开南大学与欧贝特联合欲在明年1月推出TSM平台,而当地的五大电信运营商中华电信、台湾大哥大、远传、亚太和威宝也正建立一个TSM平台,开南 大学与五大电信运营商都想成为TSM平台的主导,一方面开南大学拥有第三方先天优势,不涉及NFC商务任何一环节,吸引众多厂商合作。另一方面,五大电信 运营商与银行方面合作密切,极大可能获得银行认可,助推其TSM。TSM平台竞争激烈的同时,也将推动NFC的发展。
TSM即使授信服务管理系统,它金融发卡系统的延伸,对用户数据进行一个权威可信的管理平台。TSM平台作为移动支付重要的信息平台支持,谁能权威主导, 谁便能在移动支付市场当中成为执牛耳者。无论是搭建TSM平台的方案商还是运营平台的机构,都不会轻视其巨大价值。
电信运营商
作为网络的提供者,移动支付不可或缺的是电信运营商的运营,在可以获得额外的利润和资金沉淀的同时,还可以争取更广阔和更深层次的用户基础,电信运营商对 移动支付的推动是不遗余力的。对于NFC,国内中国移动将与明年大规模试点NFC,虽然国内NFC长期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但是本次中国移动可能是动 真格的,不过总的来说国内NFC推行实在有些风雨不经。
反差巨大的是,国际上的NFC推行则是风雨满城,运营商之间如跑马圈地般的在世界各地推行NFC,世界知名的电信运营商有法国Orange、德国T- Mobile、日本NTT DoCoMo、英国Vodafone(沃达丰)、西班牙Telefónica、美国AT&T、美国Verizon。
NFC竞争激烈主要在欧洲市场和北美市场,欧洲市场方面,法国Orange、德国T-Mobile、英国Vodafone(沃达丰)、西班牙Telefónica这四家逐鹿市场。
早在2010年,法国Orange便宣布了其在整个欧洲的NFC计划,欲在法国,英国,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比利时,瑞士,波兰,罗马尼亚,斯洛伐 克,摩尔多瓦和卢森堡等地推行NFC,也许你连这些国家的名字都记不全,但Orange惦记着。实际上,Orange也推行着,法国、波兰、罗马尼亚、西 班牙、英国等地先后出现Orange公司的试点或是商业运行,尤其是近来的波兰的NFC推行, Orange与T-Mobile掐的不可开交:Orange于今年宣布11月开始在波兰推NFC商业运行,消息一出,T-Mobile方面没过几日便宣 布,10月29日在波兰推NFC,两家好似在争分夺秒的抢占市场。
说到T-Mobile,德国、奥地利、捷克、波兰等欧洲地区都出现过NFC相关的试点或者商业运行,不仅如此,T-Mobile还打入美国市场,与当地运 营商合作成立Isis,并试点奥斯丁和盐湖城。欧洲9300万、全球1.29亿用户的T-Mobile,也许这数量还不如中国的一个省,但欧洲总人口约是 7.23亿,也就是说每八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使用T-Mobile的业务。如果各地分公司都推行NFC,那么欧洲NFC进程将会加快。
而全球第一大电信运营商沃达丰,其用户量截止2009年末为3.33亿,(这个“全球”不包括中国,中国移动4.977亿),该公司在2012年初联合 Visa推出NFC计划,计划称将在开始在英国、德国、西班牙、土耳其以及荷兰市场推出NFC手机支付业务,沃达丰计划将该服务拓展到五大洲的30多个国 家。实际的运行中,匈牙利、荷兰、新西兰、西班牙、土耳其等地均有沃达丰NFC相关试点。
再来看看西班牙电信Telefónica(O2),捷克、德国、爱尔兰、秘鲁、西班牙、英国等地Telefónica都有涉足,在欧洲市场,电信运营商之 间的竞合关系复杂,在波兰,T-Mobile与Orange竞争激烈,而到了英国,沃达丰、Telefónica和Everything Everywhere(T-Mobile与Orange合资公司)则合资成立了WEVE,虽然合资公司并未明确对NFC业务的支持,但依四家争夺NFC支 付市场的积极性,WEVE不会放弃NFC这块大蛋糕。
亚洲,日本公司NTT DoCoMo雄心勃勃,2012年10月12日消息,该公司宣布与万事达合作,将为41个国家和地区提供NFC移动支付,这将是亚洲电信运营商最大范围的 推广NFC,至于详细的推行细节,还需时间的考验。不过11年初,DoCoMo已在印度进行NFC自助服务亭的测试。
而在北美,美国NFC推动主要是Isis的成立,Isis是由AT&T、T-Mobile和Verizon三家大电信运营商成立,在奥斯丁和盐湖 城的NFC双城试点便是Isis一手推动,总共有956家商户参与试点,这也是全球NFC试点中资金投入最大的一次,不过移动支付网曾报道,美国著名科技 网站GigaOm调侃Isis的推行力度“轻如鸿毛”,主要是由于支持NFC支付的设备目前还相当少,并且许多当地商户没有能力接受Isis支付或者根本 就不知道Isis的存在。Isis的存在,国际上的其他电信运营商已很难插足美国,而且Isis虽然是三大电信运营商成立,但其有海纳百川的意思,任何想 加入Isis的机构都可以申请加入,比如信用卡公司、银行、网络公司、手机制造商。另外还有加拿大,在万事达近日公布移动支付成熟度中,加拿大位居全球第 二,其NFC业务主要是由当地电信运营商Rogers联合CIBC推行。
电信运营商来讲,各国的NFC推行主要是由当地运营商进行,除非是相对开放的市场,使得国际各大运营商可以进入,参与竞争。如果像中国这样的市场,由于国情和政策,NFC的推动只能是国内几大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内斗,没有开放市场的竞争推动,NFC推行缓慢。
网络公司和第三方支付公司
NFC的推动也不乏网络巨头的参与,谷歌,作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其业务从一个搜索引擎发展到手机系统、视频、商务、社交等多元化服务集成于一身的网络 巨头,对于NFC,谷歌更推出了谷歌钱包(Google Wallet),在美国,基于NFC技术的移动支付势力基本可以分为两大势力,电信运营商组建多方加入的Isis和谷歌钱包。
谷歌钱包是一款基于NFC技术的手机应用,可以将银行卡、信用卡信息存储在该应用中,并且购物卡、礼品卡也能储存其中,方便优惠兑换,该应用主要通过 NFC手机在支持NFC的收银机上完成支付及相关金融服务。由于与万事达合作,谷歌钱包可以在任何支持PayPass的终端上使用。不过与Isis火热的 双城试点相比,谷歌钱包推广波澜不惊,近来也推出实体卡,因为他们发现大多数人更喜欢刷真卡,刷智能手机没有真实感,PayPal方面也提供数据佐 证,PayPal零售支付总经理Don Kingsborough称,“85%的PayPal店内支付用户选择输入手机号和PIN码进行支付。”现在也只是过渡期,NFC的发展未来必是集成于手 机的支付,但这个过渡期,谷歌钱包想活着,更想逐步改变人们的支付习惯,实体卡的推出便是应对这样的过渡。
同样的网络巨头还有Facebook,Facebook在全球拥有8亿的实名用户,在支付行业,实名很重要,它可以让商户更放心的拓展相关业务,方便金融 机构的监管,同时对于用户本身也有更多的透支额度,而信用卡本身就是需要实名的,只有实名才能关联NFC支付,实名可以算是NFC支付最基本的出发点。而 Facebook拥有实名的先天条件,近来Facebook也动作频频。如,可以通过NFC手机触碰互加好友、NFC手环与Facebook账户链接进行 营销。不仅是应用,Facebook还参与了NFC黑客马拉松大赛的赞助,关注NFC的创意开发。有业内人士指出,“Facebook拥有搜索引擎、云计 算、征信体制等功能,如果再加上移动终端,将来它完全可以让用户抛弃银行、交易所,直接进行有钱与需要钱用户之间的融合。”而NFC手机或许是 Facebook期冀已久的移动终端,NFC支付在未来更是一种任何人都可以是交易发起者的技术。Facebook或是在玩迂回战术,发展NFC在 Facebook上的应用,适当的时候加入到移动支付阵容当中,进一步演化成一个第三方支付,要知道阿里巴巴的马云,推起的支付宝便是如此。
而真正的第三方支付,也想通过NFC扩展业务,特别是支付宝之类的线上第三方,极欲进入线下收单市场,今年7月份,支付宝也推出利用NFC、 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位置服务)等技术的新客户端,以支持线下的点对点交易。国际第三方公司PayPal也极力支持NFC的推广,11年11月推出了新客户端支持NFC功能,并透露NFC功能是P2P模式,在商户中使用。
网络公司与第三支付公司都想通过NFC来发展线下业务,他们拥有大量的用户基础,在NFC推广中也是不可忽视的。
总之,对于NFC移动支付技术,金融机构和电信运营商想获得更多的用户基础,与此同时还能获得额外的营业收入;手机制造商和芯片厂商可以趁着 NFC的火热增加销售量;方案商可以获得确定行业标准的机会;网络巨头和第三方支付公司可以借此走入线下,拓展应用和业务;商户可以通过NFC便利结算, 并且推行忠诚度计划;而到了用户本身,便捷的支付,愉快的支付体验成为NFC的吸引点。每个行业的NFC参与者都有着自己的利益倾向,但这仍然不能改变 NFC推行需要漫长时间的现实。每个行业之间的利益交织,合作方式的磨合都需要时间,任何一个独立的行业都不能独占NFC这块大蛋糕,复杂的竞合成了阻碍 NFC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原文来自:labs.chinamobile.com/news/83160_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