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热线 :0755-27474071
传真 :0755-29976316
产品展示 专利证书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公司动态
  行业动态
  人物专访
  健康与觉悟
  智慧阅读
  社会广角
  轻松时刻

《周易》就是这么简单(上)
发布时间:2012/11/5 13:31:07
玄奥晦涩而又神秘的周易,是占卜,是筮辞,是数学,还是天文?虽然也曾困扰了历史上无数的圣贤。但凭谁,也不能轻易地否认,《周易》与华夏文明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它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当然还有“中国式”的周易思维。虽然它很是艰深和难懂。
可是,中国人是有“我注六经”的执著的!于是,占卜成为了一种信仰,一种思维,一种智慧!从伏羲到文王,从阴爻到阳爻,这种阴阳式思维,孕育出的竟是一个最原始,而又最现代的朴素主义哲学!
当“周”和“易”都不在纷繁难解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周易》是如此的简单!
 
作者简介:
祝和军,山东德州人,先后毕业于山东大学和北京大学,哲学专业。现供职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曾翻译《心灵的自救——重获内心安宁与自由的生活法则》(与人合译)、《明哲言行录》(与人合译)。以“缘中源”为笔名出版《听哲学家讲故事》、《智者的顿悟——哲学经典名言的智慧》、《哲学家讲的人生课》等一系列著作。 
 
一说起中国人的智慧;一谈到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一听到“国学”这两个字眼,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儒家和道家,脑海中浮现的是孔子和老子。的确,孔子是儒家文化的代表,老子是道家文化的鼻祖,而正是这两种文化,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沿革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正所谓“入乎儒,出于道”。然而,我们似乎忘记了,儒家和道家的观点尽管不同,一个讲“入世”,一个讲“出世”,但他们所运用的方法、思维的模式却是相同的,即都是一种阴阳观。无论是儒家的“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二十七章》),还是道家的“万物负阴而抱阳”(《道德经·四十二章》),都是基于“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系辞》)的基本观点得出的,而后者正是出自《周易》。
 “一阴一阳之谓道”概括了《周易》全部的秘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周易》打造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什么是思维习惯?按照心理学的解释,思维习惯就是遇到问题该如何去思考;遇到困难,该如何去解决。它关心的不是思考什么,解决什么,而是如何思考,如何解决。正是有了《周易》的影响,我们中国人的思维直到今天还是上面“阴阳鱼”式的,从来也不是直来直去,而是讲究迂回进入、张弛有度、过犹不及、以退为进、物极必反、月盈则亏、内方外圆、否极泰来……
今天,我们一直在强调“中国式的智慧”、“中国式的领导”、“中国式的管理”,这些带有浓厚“中国特色”的东西的魅力在哪里呢?我认为不是世界观,而是方法论。就是说,我们中国人思考问题的角度很独特,处理问题的方式很新颖,解决问题的途径很“怪异”。而这种思维模式正是《周易》给我们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思维模式就是这里的“渔”,它要让我们学会怎样把“鱼”钓上来。
《周易》在国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说到儒家经典,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六经”。说到道家经典,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三玄”。“六经”是什么?《易》、《书》、《诗》、《礼》、《乐》、《春秋》。“三玄”是什么?是《易经》、《老子》和《庄子》。“六经”和“三玄”都是古人的必读书目,是经典的教科书,读书人的必修课程。而《周易》呢?在“六经”中排在了首位,成为了“群经之首”。在“三玄”中,《周易》也排在了首位。看来,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把《周易》看作了进入本门学问的敲门砖。所以说,了解中国的文化,《周易》不可不读,不可不晓。清朝的大学士纪晓岚在编纂《四库全书》的时候,经过反复思虑,还是把《周易》放在“经部”的首要位置。因为《周易》代表了“中国式的思维”,渗透到了文化的各个领域。中国人的人生、交际、谋略、兵法、管理、政治、中医、艺术,无一不打上了《周易》的痕迹。翻开《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黄帝内经》、《鬼谷子》,我们都能从中嗅到《周易》的味道。难怪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皆可引以为说。”
那么,《周易》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它到底给了后人什么启迪,以至于幽深发微,解读者纷至不绝,后来者皓首穷经?它难道真的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熄灭,又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它难道真的是那个永远带着一层神秘面纱的女神,不断向我们招手,又将我们拒之于千里之外?
所以,我们就要解一解《周易》之谜。 
 
 
从占卜到文化
 
周易》是古代一部占卜吉凶的书。说得通俗点,就是用来算卦的。算卦,算卦,就是通过卦象占卜吉凶。传说《周易》起源于伏羲所作的八卦,而后来的周文王从八卦又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卦”的基本单位是阴阳两爻。“—”代表的阳爻, “- -”代表是阴爻。通过两爻的合成和重合演变出不同的卦象,然后再从卦象看出吉凶。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下面我们看一下八卦的卦象:

这里,每一卦都有自己的形状,称之为“卦象”,而每一卦又都有自己的含义,称之为“卦辞”。卦辞就是对卦象的解释,是通过卦象推演出来的,包含着关于吉凶的看法。据说伏羲演八卦的时候,用的是蓍草,根本没有文字,只能靠一双眼睛看(仅有其“象”,未见其“辞”)。直到文王演六十四卦的时候,才配上文字(辞)。古人在遇到无法解释或者无法解决的事情,对未来的事情无法掌控的时候,往往通过演卦来预测吉凶。卦象吉,证明这件事可以干;卦象凶,则证明这件事不能干,要有意识地去规避。

占卜,在今天看来估计是封建迷信,但在古人眼里,却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据说古人演卦有很多规矩,必须先斋戒,吃素食,还要沐浴,洗个澡,毕恭毕敬地去演卦。整天吃肉,身上脏兮兮的,演出卦来肯定不灵。而且,你不能碰到个什么鸡毛蒜皮的事情就去演卦。比如,你今天家里丢了一只鸡,就不能靠演卦推算一下自己的鸡被谁偷去了。只有遇上大的事情,才能透露天机。否则,就会遭遇厄运。

进一步说,吉凶并不是那么好判断的。并不是说,你只要演出卦来,吉凶就立即判定了。如果你这样想,就太低估古人的智慧了。其实,通过推演卦象的方式来判断吉凶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卦象的含义不仅一个,它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随着所占卜的事情的不同,显示出来的含义也千差万别。就拿“乾卦”来说,表示事物的时候,它代表的是天;表示数字的时候,它代表的是一;表示方位的时候,它指的是西北;表示五行的时候,它代表的是金;指四季的时候,它表示旺于秋,衰于冬……总之,一个卦象最起码有十几种含义,在占卜的时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考虑一个卦象的具体含义。正所谓“随时而变,因地而化”。

看来,演卦真是一件非常繁琐的事情,绝非简单地判断吉凶那么简单。如果仅仅是预测吉凶,寻找一种概率,我们的祖先何不找一个更简单的方法,比如投硬币。把一个硬币投到空中,落地的时候,正面表示吉,反面表示凶。这样岂不是更简单?何必还那么繁琐地去演卦?就拿今天来说,一个人如果很啰嗦,喜欢牵强附会、捕风捉影,传小道消息,我们就说这个人很“八卦”。

而实际的情况却是:我们的古人采用了一种最为复杂的方式进行占卜,绝非投硬币那么轻便。站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看,成本实在是高,代价实在是大,而且还充满着不确定性,所以又是不科学的。我们来看,两爻形成八卦,八卦又演出六十四卦,彼此相互依存,又相生相克,构成了一个无限循环的封闭系统。况且,每一个卦象的含义又不确定,必须结合地点、时间、所要占卜的事情等各种因素揣摸卦象所蕴含的义理,推测其中的吉凶。这真是一门极其深奥的学问,很难学会,即使告诉你了占卜的规则,你也未必能够推测吉凶。就像金庸小说中的武功秘籍,你得到了也没有用,因为你看不懂。所以说,《易经》真是一部天书,是真正的秘籍。这门“手艺”根本不用去申请专利,因为旁人很难剽窃,剽窃过来也是乱码。你如果妄加揣摩,就会走火入魔。

所以,《周易》的魅力根本不在于占卜,而在于其占卜的方式。占卜,我们可以说其是封建迷信,但这种通过演卦来占卜的方式和方法却是中国人独特的发明。而正是这种方法,才构成了中国文化和智慧的源头。随着历史的发展,《周易》中占卜的内容越来越边缘化了,人们已经不再相信自己的命运能够被“算”出来了。正如荀子所说:“好为《易》者不占”。意思是说,那些对易理很有研究的人对占卜吉凶、预测未来没有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阴阳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演变。那些痴迷于占卜的人,是“巫”,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巫婆。而真正的思想家,哲学家,则是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占卜的表面形式下洞察到天地万物生生不息、推演变化的哲理。这种哲理,就是我们的文化经常说的“道”。正如孔子所说:“在表面上看起来,我们史巫这些人没什么区别,都在那里推演卦象。但我们的目的是不同的:史巫是为了占卜,凡事必占,而我则是通过演卦的过程来求德。我和史巫术同途但殊归。”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周易》确实是一部占卜的书,但它的意义又不止于占卜。它反映的是古人对于世界的一种尝试性的解释,对自然、社会、人生的一种合理性的回答。它代表着我们祖先的一种信仰,一种思维,一种智慧。绝对不能用“迷信”、“糟粕”这样的字眼一并否定。其实,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古人都在以各自的眼光观察和打量这个世界。打量的方式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推演出了不同的文明
(未完待续......)

原文来源于:blog.sina.com.cn/s/blog_8f53df3a0100x8pq.html 

 
首页 | 公司简介 | 技术交流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深圳市南斗星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09221720号 网页设计:合优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