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热线 :0755-27474071
传真 :0755-29976316
产品展示 专利证书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公司动态
  行业动态
  人物专访
  健康与觉悟
  智慧阅读
  社会广角
  轻松时刻

那些赶不上新技术而败亡的科技帝国之日系家电篇
发布时间:2013/6/4 10:08:33
 

二、没落篇:日系家电哀悼晚歌

  日本家电之死:国之大恸

  今天,我们如果在日本日立公司员工的面前,说日立电视有多好“20年前的日立电视到现在还能用的话,日立公司的人会有些尴尬,因为他们已经放弃家电产业了。

  日本家电,这个标志着全球传统家电产业最高端、最优秀、最有保证的代名词,正不可遏止地滑向死亡

  2008年以来,日本家电企业在黑电、白电全线溃退,电视机产业亏损最为惨烈。从2009年起,日本已从家电出口国成为进口国。2011财年,日本家电的三大巨头索尼、松下和夏普共亏损1.6万亿日元(约合1283亿元人民币)。索尼连续4年亏损无计可施,夏普的巨亏百年一遇,而松下的亏损额度更是创造了全日本企业中的新高。

  寒流凶猛,巨债压身,海外市场流失,中韩企业持续打击,夏普第一个扛不住了。中国台湾鸿海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曾表示:如此低的股价,鸿海完全有能力完购夏普。

  日本着名管理学家、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甚至指出,不排除日本国民家电品牌索尼、松下被收购的可能。

  不再做家电,已经成为索尼、松下、夏普的无奈选择。如果这样,日本不得不像当年承认纺织、钢铁辉煌不再时一样,默默地哀悼日本家电金字招牌的死亡。

  这些企业正将自己的家电制造外包给他国贴牌生产企业并纷纷转型,他们或将在能源、医疗等其他领域东山再起,但对于正在遭受来自多渠道下行冲击的日本经济来说,本土家电之死无疑是其国之大恸。

  与此同时,来自中国台湾的鸿海集团毅然站在世界家电生产的中心。

  全球家电制造霸主:日本制造让位给中国鸿海

  电视是日本家电的命根子,日本人也是全世界最爱看电视的人,一户人家有几台电视的现象在日本很普遍。

  上世纪后半叶,日本企业在电视生产方面的技术最高端、厂家最多,竞争优势难以匹敌。20年前的中国人,几乎都能对日本电视品牌如数家珍。

  日立负责公关的久保达哉在回忆上世纪80年代日立在福建设立电视机厂时,对《中国经济周刊》说:从那个时代开始,日立品牌在中国流行了起来,以至于我们和很多中国人谈到日立的发电设备、大数据等业务时,他们会感到非常的好奇,以为日立只生产电视。

  到了数码时代,拥有组装设备与技术、能采购到相关零部件,就能生产出物美价廉的电视来,品牌的力量相对弱化了。东芝(中国)有限公司总代表桐山辉夫称,自此,日本的电视机企业告别鼎盛时代。

  拥有最新组装生产线的中国企业和韩国企业,在21世纪稀释了日本企业一统天下的格局。特别是到了液晶电视时代,后投资、大量投资的企业有了定价权,日本企业希望靠等离子占领要津,但该技术本身未能在世界普及,松下为此花费的大量投资,渐渐地变成了巨大包袱。产品价格的迅速下滑,让日本企业基本上失去了在世界上定价的能力。日本电视由极盛开始进入衰败。

       尽管以索尼为首的几家企业放言决不放弃电视,但日本电视产业本身难以制霸已是不争的事实。保有一定的技术,继续在市场上拼搏,将是日本电视未来一段时间的常态。

  上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电视产品逐步取代钢铁,成为日本对外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今天,我们依然能够听到关于电视技术、产业投资、企业间相互竞争或者是合作的种种消息,但一切努力都和往日的纺织业、钢铁业一样,企业尽管具有强大、高深的技术,却并不能用这些来阻止电视产业的衰落,因为电视鼎盛时代的这一页,在日本已经翻了过去。

  日本庆应大学教授中村伊知哉认为,从2010年起,整个世界的电视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任何一个地方,就像当地有地方电视台一样,也有地方上的手机电视台。手机电视的普及,拓展了电视节目的观众人数、观看时间,但这也大大地影响了电视机本身的需求。

  我没有电视机。这不是在年轻人的时髦话,而是正在流行的现象。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的普及,让电视机失去了必不可少的绝对地位。

  上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宽带普及。而众所周知,日本宽带建设和网速,在全世界都是有名的先进。电脑上的新闻、知识传播内容大大超过电视以后,电视机本身自然变得难以销售了,至少在日本的电视机市场,失去了继续扩大的余地。

  日本的电视在努力保持市场,在内容上努力给小众表达的机会,通过增设更多的电视台,来满足观众的需求等等,但这些都不能代替电脑、智能手机的作用。电视台在向节目内容制作企业转变,靠卖节目来维持。销售出的节目不一定非要在电视机上播出,电视机则在向电脑终端转变。

  如今,日本依然有数目不小的电视机需求量,但这已不足以养活十余家电视企业。还在做电视机业务的企业,必须减少生产量,让电视机成为产业链中的一个很小的部分。而淘汰一部分电视机企业,这在日本是个必然。

  日本家电不得不承认,当今世界的家电制造霸主,非中国鸿海莫属。这头来自台湾岛的巨兽,现在掌管着全球近20家一流企业产品制造的生杀大权,并仍在不断扩张。作为当年的霸主,日本只能望洋兴叹了。日立、东芝:砍掉家电这条尾巴

  30年前,有机会去日本的中国人,可以在回国时买一件电视、冰箱或洗衣机等免税家电。这样的机会一年仅有一次。那时,日本东京等地有专门为中国服务的免税店。

  我上小学的时候,从乡下来到了东京。第一次在火车站看到电视,有那么多的人聚集在电视前不肯离去。年近70的斋藤孝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那时,在公司工作的职员每月收入数千日元,买一公斤大米要68日元,而一台电视要20~30万日元。当时的日本电视产业,属于高利润产业。

  现在,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月工资是25万日元(2万元人民币)左右,1公斤大米1000日元(80元人民币),但一台电视却只需要2万日元。

  电视已经从极赚钱的商品,沦为一个不值钱的铁盒子,变得无利可图。

  上世纪80年代,日立电视风靡中国、美国、欧洲,但在今天的日立公司业务中,电视已经悄然退场。日立总公司公关部长佐藤正直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几年前,我们将在中国福建的电视组装厂转让给了中国企业。不是不能制造电视,也不是没有这方面的技术,是我们已经不做电视机业务了。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公关部河野寿子表示:我们现在的产品主要在汽车产业、社会基础设施及电子等新材料、新零件开发领域。日立金属是日立制作所的子公司,是日立转型的重镇。转型的理由很简单:这些业务比家电组装赚钱。

  在东芝,我们听到了同样的声音。东芝(中国)有限公司公关部长吉勤称:家电业务在我们公司只占到9%,如果看利润率的话,我们的社会基础设施系统、电子元器件的能力早就超过了家电。

  在浙江,笔者采访了东芝公司的电脑组装厂、生产LED灯泡?空调等的机电厂、生产水力发电设备厂等等。在中国的家电销售店,依然能看到东芝电视,但电视已经不代表东芝的技术与能力,电力设备、电子元器件等已取而代之。

较长的产业链,让日立、东芝在这一轮电视企业危机中得以保全。截至20123月的日本财年,在松下、索尼、夏普巨亏的时候,日立盈利5500亿日元、东芝盈利2000亿日元。

  日本企业手中有较多的资金和技术,他们都在考虑电视之外的新业务。如今,松下正在思考其在自动化零部件方面的业务,索尼在医疗器械方面的业务等都会是今后侧重发展的对象。

  纯粹用家电来维持企业,在日本已经愈发艰难。日立、东芝本来就有较长的产业链,有所侧重是他们共同作出的正确决策,而对于松下、索尼、夏普来说,转型已是必然选择。

  夏普:失去日本电视最后的堡垒

  日本家电,电视率先举起了白旗;日本家电企业,夏普沉没得最快。

  2012327日,夏普最引以为豪的、也是世界最大最新的液晶面板工厂堺工厂成了中国台湾企业的下属企业。

  堺工厂的投资额为4200亿日元。2009年,时任夏普总裁的片山干雄曾强有力地宣布:我们开拓了大屏幕的新历史。这是一座面向大阪湾、在有数十个东京棒球场那么大的土地上,新开设的年产600万台60英寸电视机面板的工厂。

  仅仅两年后,这块土地便与夏普危机紧密联系在一起。

  豪赌大屏幕失利

  薄板电视在2005年威震天下。彼时,32英寸的电视平均价格在15万日元(1.2万元人民币)左右,但现在去商场看看,同样的尺寸,价格也就2万日元(1600元人民币)

  日元汇率比预想的要高出了许多。在电视面板厂刚开工的时候,我们能做到在1美元兑90日元时,也能盈利。夏普是这样想的,但现在日元早就升到80日元以上了,这样的话,和韩国产品根本不能竞争。

  20116月,时任夏普总裁的片山干雄不得不承认,“40英寸以下的电视面板,完全赚不到钱,已经没有接着做下去的必要了,想做也做不下去。

  堺工厂决定放弃不能盈利的普通电视面板,专门生产6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初看这是个很正确的选择,但冷静下来会发现,60英寸以上的面板,全世界的需求量不过200万台,而堺工厂的生产能力有600万台。

  如果没有市场,就创造市场。夏普从去年夏季开始,将6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电视AQUOS拿到了北美,准备在那里大卖特卖。结果在圣诞商战前,工厂出现大量积存,AQUOS很难卖出去。

  在日本国内,夏普的品牌毫无问题,但此时,环境却已经发生很大变化。201110—12月,AQUOS的销售量,仅有上年同期的四成左右。20124AQUOS新品发布会上,夏普发誓要做8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电视,但在会场上听到这个誓言的人,个个面部表情十分僵硬。

  堺应该抛弃AQUOS,成为一个为世界各家厂商供应面板的企业。日本市场相关人物这样劝诫夏普。此时,AQUOS在世界上的占有率仅有7%

  在工厂刚刚启动时,夏普也考虑过50%的面板提供给其他企业2008年,在世界薄板电视中居世界第二位的索尼,决定向堺工厂出资34%,打算在堺生产1/3的索尼面板,剩下的2/3,可用于AQUOS及其他厂家。

  但是,夏普本身并不肯将AQUOS抛弃。工厂开工后,日本国内买薄板电视蔚然成风,面板供不应求,夏普供应给索尼、东芝的产品,常常不能按时到货。索尼对夏普不能按期供货十分不满,态度也开始强硬,在出资完成了7%以后,便不再追加投资,直到最后全面退出对夏普的投资。

  自2011年下半年起,堺工厂的开工率不到五成,观察家们开始议论夏普的巨额投资是否还能收回来。夏普为了增强液晶生产线,投入了2000亿日元,这些资金来自于公司转换债券,而这部分债券到20139月,需要返还给投资者。

20125月前后,堺工厂的大型液晶面板的外销比率(按金额计算),已经不到一成,开始捉襟见肘。

  此时伸出手来拯救夏普的是一家承包企业,一家专门从事电子产品的贴牌生产(EMS)企业:中国台湾鸿海科技集团(富士康科技集团母公司)

最后的堡垒插上了中国人的旗子

  松下:做家电不如做新能源...

  大阪府门真区在暴风雨到来之前一片寂静,几乎所有日本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员工谈到某人时便会三缄其口。董事长中村邦夫在这里有个不同凡响的名字:天皇。他威震松下,在这里,没有一处感受不到他的存在。

  但这一切,在今年627日戛然而止,因为天皇终于要走人了。

  20122月底,松下发布董事人选。董事长中村邦夫退任顾问,总裁大坪文雄退任董事长。曾任松下旗下AVC网络公司的总裁、并非创业者亲戚的专务津贺一宏,成为董事会年龄最小的成员,并将出任松下新总裁。

  2011年日本制造业中出现的有史以来最大级别的赤字,是在大坪文雄任总裁的时候出现的。当年,除了空调,松下家电产销售款几乎全线下滑,电视、相机、半导体件件亏损,等离子电视最惨。大坪文雄的退任实际上是一种引咎。

  年轻的接班人

  228日,大阪新大谷饭店凤凰厅。下午6点多,津贺一宏迟到了。他有些紧张,行动不那么自然,不过和大坪文雄相比,他的脸色还算不错。

  自我介绍后,津贺一宏渐渐找到了感觉。第一次听到让我任总裁时,我怀疑是不是听错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才感觉到:松下这条大船要继续航行,该由我出来掌舵了。津贺一宏表达了坚定的决心。

  一个月前,津贺一宏大谈AVC公司2012年事业战略时,谁也没有想到他会高升。

  津贺一宏的能力很受期待。2008年,刚满51岁的他便成为松下自动化设备业务部门一把手。2011年履新AVC公司,2012年被选为松下总裁,这条路都算是传统。前总裁中村邦夫、大坪文雄,都是沿着这条路走向松下总裁的,AVC公司是松下总裁的必经之路。

  问题是时间。长年分析松下的一位证券分析师说。在重视年功序列的企业里,55岁当总裁,已属相当年轻

  不过,以往的家电王者,如今已进入到了一个看不见出口的长隧道,体制改革在所难免。

  反中村战略:等离子没戏了

  2003年,时任总裁的中村邦夫决定,投巨资研发等离子电视。他有一种等离子信仰,认为等离子比液晶明亮,可视性更优越。但周围的人却不这么想,如果多听听技术专家的意见,他会投资做液晶的,那时液晶的优势已经很明显。

  尼崎第一工厂开工后的2005年,大多数人已经看到等离子必败。日立制作所宣布从等离子阵营中退出,而中村邦夫依旧看好等离子,并最终投下了6000亿日元。

  没戏了。”20116月,刚出任AVC公司总裁不久的津贺一宏给等离子下了结论。在去年7月的董事会上,他公开说:该让尼崎第三工厂停工。这完全否认了中村大坪路线。

  董事们听到津贺的发言感到非常惊讶,但3个月后,松下投资2100亿日元、开工仅一年半的尼崎工厂停产。

  我自己的作用已经发挥完了。今后的方向也非常清楚,要靠你去完成。我希望你按自己的意思去推进新一轮的经营。”2月初,大坪文雄对津贺一宏这样说。

大坪文雄对津贺一宏1979年进入松下,开始时在技术本部无线研究所从事音声识别的研究,为收音机、电视机等五六个事业部提供基础技术。

  研究无线电的大都是计算科学出身,但由于当时招人困难,无奈之下,学生物工程的津贺一宏也被拉了过来。

  很帅气的津贺一宏不显山露水。一个星期的工作,他两三天便能完成。如果上司问,是不是还有其他解决的方法,他肯定会说,我想了,只有这条路可走。往往,他的结论是正确的。

  当年的上司谈到20多岁的津贺时说,他们经常会讨论技术管理问题。决定技术方向的是技术管理,项目经理也就能考虑项目本身的问题,但津贺一宏却有一种其他人没有的平衡感。

  1986年,津贺一宏被派到美国子公司工作。在那里,他上了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硕士课程,克服了英语难关以后,两年便拿下了计算科学的硕士证书。回国后,他一直从事软件开发。

  津贺一宏在软件开发上没有惊人的成就,但他最早看到了标准的重要性,在和东芝争DVD标准时,松下胜出。在等离子问题上,他也非常敏锐。

  津贺一宏正在酝酿一个松下复兴计划。为裁减冗员,其自上任后,已裁员3.6万人。

  家电是松下最赚钱的业务部门,一时间必定难以割舍。津贺一宏计划对松下家电业务在全球的59家工厂和办公场地进行合并。津贺一宏改革的重点将放在冰箱、洗衣机等大型家电和太阳能电池板等节能家电上。

  不过,事实证明,松下电视的落寞已在所难免。731日,松下发布截至630日的2012财年第一季度财报,由于成本削减计划避免了平板电视业务继续亏损,松下该季度扭亏为盈,净利润达128亿日元,2012财年的盈利有可能获得500亿日元。董事长大坪文雄在今年1月时表示:没有一家厂商能通过电视机硬件来赚钱,松下打算从家电业务向B2B(企业对企业营销)业务转型。

  转向哪儿?津贺一宏之前的成功经验将对他下一步的改革计划产生深远影响。主要生产锂电池的能源部门和主要生产半导体、电容器、电路板的自动化设备业务部门将成为松下新的侧重点。

原文来自ee.ofweek.com 

【上一篇】:中国式购房的尴尬
【下一篇】:美国梦
 
首页 | 公司简介 | 技术交流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深圳市南斗星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09221720号 网页设计:合优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