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热线 :0755-27474071
传真 :0755-29976316
产品展示 专利证书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公司动态
  行业动态
  人物专访
  健康与觉悟
  智慧阅读
  社会广角
  轻松时刻

《黄帝内经》解读 杨志勋
发布时间:2012/11/14 10:26:15
杨志勋教授  中医世家传人,北京市政府顾问,北京世纪杨氏新药管疗法研究所所长
2010年4月2日
 

一、 时代意义:时代呼唤《黄帝内经》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人类的健康不容乐观,二是人类的生存的环境不容乐观。个人的健康首次成为关系国家安全的重大命题,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环境成为关系人类生存安全的首要命题,成为时代的共识。
       健康和环境恶化的根由是人类的价值观、思维观、行为观和派生的生活方式进入了误区。盲目地以追求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目标,以牺牲资源、环境和生命为代价。把以人为本曲解为以刺激和满足人的欲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出发点和归结点。导致发展方式进入误区。

       走出误区,就健康而言,靠现有的医疗理念、体系和能力则难以维继。就环境而言,继续延续现有的经济社会发展理论和方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只能更趋恶化。

       人类到了全方位转变观念和思维方式,彻底调整行为模式的关键时刻。转变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式是应对时代挑战的战略决策。这种转变需要更高的智慧,这种智慧出自于东方中国,即《黄帝内经》。当今世界涉足生命问题的宝典是《圣经》和《黄帝内经》。《圣经》是西方从神学的角度,探究生命的起源;黄帝内经则更多关注生命过程的探究。《圣经》在西方是至高无上,但它不能取代《黄帝内经》引领人类在地球上健康的生存和发展的指南作用。

       科学发展观就其本源是《黄帝内经》的智慧。与时俱进,是引领人类走出生存和发展困境的时代观;是正确认识和把握时代各种矛盾的思维观;是科学决策,发展支持可持续发展技术的技术观。全民学习《黄帝内经》,必然会从源头上促进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进行。从源头上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命的实现。

       时代呼唤《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智慧点燃人生,照亮人生道路。

    二、《黄帝内经》的价值
     《黄帝内经》是一部宏观的生命科学,不只是一部医学巨著。它是中医学的本源。

     《黄帝内经》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具有普遍意义。是开启智慧,认识和发展其它学科的金钥匙。

       三、感悟的内涵

       感意:感,从内经角度是心肾相交,水火相济的体现。即以心身合一的生命去体察。悟意:用自己的心去顿感。两者合一,达到顿开茅塞的效果。

       四、《黄帝内经》的生命观

      《黄帝内经》共一百六十二篇,其中第一篇“上古天真论”是全书的纲,可称为生命科学的宣言书。从战略层面看,《黄帝内经》的使命是提升人的生命质量,量为百岁,质为未衰。实现这一使命是一个是医非医的问题。非医即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又取决于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是医即人的生命就女性和男性都有着不同的生长化收藏(或为生长衰老已)的规律,即七八定律。但现实生活中“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说明人的生命可以超越。超越的本质是做人,即以“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为榜样,在“合道”上性命双修。收到“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的结果。即养命先养性,养性在做人,做人在合道。

       就个人而言,三道合一道,即做人之道、健康之道和成才之道合在平常之道上。就人类而言,三道合一道,王道、人道和天道合一道,也是平常之道。王道以人道为核心,王道长治久安,太平盛世;人道以天道为核心,人类与天地同存。天地平常即正常,天地失常即异常。正常福到,异常祸来。从这个意义讲,《黄帝内经》的生命观是天地人平常之观。由“平常”演义出系列概念。如:天人合一、传变、过犹不及、圣度、以平为期、至而至、自律、求本等。这些概念构成了思维观的重要内涵。

       五、《黄帝内经》的架构

     《黄帝内经》从知识体系讲,拟从道理法术四个层面来探究其架构。以中医学知识体系为例证,道理法术的内涵是否可理解如下:

       从其内在纲目关系分,拟概括为道理法术。以不同于临床医学的理法与方药之框架。依据是,中医学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统一的学科,形而上为纲,形而下为目。形而上与形而下是一个相对的关系,道与理,道为上,理为下;理与法,理为上,法为下,法与术,法为上,术为下,方药为术,但不是术的全部。从覆盖命性病的视角,“术”似乎比“方药”更广义。

       1、道。其本身是天地之道,是独立于人类之外天地之客观存在。同时天地生育之万物,又必然受制于这一客观,体现这一客观,成为个性化的客观。从自然观角度看,阴阳五行是地球自转和绕太阳公转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产物。落脚于中医学,赋于中医学学科在研究命性病时,有一个客观的时空和处理命性病这一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方法论。同样由人文观所体现的做人之道,源于天地之道,落脚于人类社会,也赋予中医学以客观的时空和方法论。两者合一构成了中医学特有的天地人时空。换言之为一门学科研究问题时提供了坐标体系,也可理解为人体的内外环境。这就是道在中医学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它从时空观、坐标系和方法论上,决定了中医学与其它同类学科的区别。是中医学真缔所在。是中医学博大精深、经久不衰的渊源。 

       2、理。是在人生命运行中符合道之理,即天人为一理。道是理之纲,理为纲之目。从道悟理,如前所述,人的代谢如天地云雨转化,为气精转化。体现为味精气形神的转化。维持这种转化的周而复始,人的生命有其特有规律,如生命的中和律、生命的自律律、生命的代谢律。生命的中和律是阴阳之道对人生命平衡态在理的层面上的表述。生命的中和律是五行道对人生命内外环境和谐性在理的层面上的表述。生命代谢律是气精转化道对人生命物质基础(精气血津液)与功能组织(脏腑经络)在运行中,各司其职又协同有序在理的层面上的表述。当生命运动在“理”时,人的生命处于正常生理状态。反之人的生命处于病理状态。三理中,中和与自律是生命律之本,而代谢律为生命律之标。从因果关系看,前两律为因,后律为果。以相互关系为主线,以代谢律为主导,生命之理引出许多指导辨证论治极为实用之理。如命性病之关系,命性病与脏腑之关系,命性病与精气血津液之关系,脏腑与精气血津液之关系,脏腑与形神之关系,精气血津液之关系,精气血津液与形神的关系,四诊中的色脉症之关系,各种辨证方法之理及之间关系之理,医理药理通之理等,理按其所在时空的差异,按功能分,有关注生命全局之理,有关注生命局部之理。即以生命规律为主导,以辨证论治功能为主线,以生命环境、功能组织和生命物质基础,三者自身和互相之间关系为重点,生理与病理状态为两翼。这即为理之构架。

        3、法。法以理为据,法为术之规。规有两重含义,一是行为不可突破之底线,可称之行为之大法,超越了大法就背离了中医学行为“调为不治宗”,这一最高准则。遵循这一大法,意味人体的生命在调治中趋向正常,而远离疾病。从规的纲目层次分,大法为纲。二是具体行为之原则,它们是体现以“平和为期”的实施细则。细则因人因时因地可变,大法不可变。大法的内涵是:就是医与非医因素而言,重非医因素先于是医因素;养命性先于治病;养性先于养命。就是医因素则应遵循保元气,养胃气,防传变,平情志的法则。大法的依据是:从是医角度讲,人体生命正常的基本条件是元气不衰、胃气旺盛、自控力强。元气为人的一身之本,属先天之本;胃气为人的后天之本。治病必求本,本在保两气(元气和胃气),两气为正气。正气若内存,邪气不可干。自控力属生命之潜能,是人遭受内外干扰时一种本能的通过自身调节,在主动切断异常的传变前提下,化解由干扰导致的生理异常。这是人体重建生克制化正常态的恢复力。除了生理的一面,还有性理的一面,有时性理往往更重要。在人的生命活动中,人具有两个五行即性五行和脏五行,两者的关系是性五行处主导地位,脏五行处从属地位。在临床上,凡脏功能有异常,首先考虑其情志的状态。大法驾驶行为拟概括为四个方面:辨证中依据大法的四条,在四诊合参中,断患者生理性理病理总体水平,及其之间关系。从生命活力层面上对患者可转康环境、趋势和突破点的把握;为论治制定正确的行为思路和策略提供了判别准则;是筛选和评价各种实施细则个性化应用时,在整体上把握可行与否的原则;也是筛选和评价“术”时必须满足又不可替代的条件;是医者制定医疗思路和方案,对患者施“术”时保持平和性态的前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是医者平安有效行医在心境上之的尺度。过在伤元气,过在损胃气、过在已病未治,欲病形成,过在扰乱患者之性理。所以无过实际上是中医学为医者明确的德术一体的做人行医大法。

        4、术。行为之通道。术以法为据,术内含调治,术效在个性。中医学调治是个复杂大系统,复杂在个性化,大在覆盖命性病。其构成是:以避免“误证”为宗旨的“四诊合参”术和辨证术;以避免“误治”为宗旨的风险决策术和调治优化术。四诊合参术是辨证的前提,使命为医疗信息的采集和整合,其关键在合参。首诊为望诊,脉诊为核心,闻问为傍证,色脉症相通,此为本术之要,自圆其说之圣度。辨证之技术,是处理四诊合参结果的手段。使命为由症归证候。故称症证转化术。主题词为五,因机性位势。症证之区别,量变之差异。机体损为病,证病之区别,乃质变之别。风险决策术,使命是防止因决策不当,而导致误治。决策是一个过程,一个正确决策的形成由来于决策命题的客观性、合理性、完整性和决策程序、方法的适应性。在诸多命题决策中,医疗思路的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体现医疗思路和筛选方术的法则和策略是保证医疗有效的关键。如同生命,万万不可大意。方术是解决过河需要的桥和船的问题。自然对思路的变现是执行层面中的核心。三者的关系,思路为法则之纲、法则为方术之纲。决策的程序遵循纲先目后,决策的依据:思路体现命性为先,化解疾病。法则体现养命性,防传变。方术与思路法则相通。重在个性化。重在避免或减少负面效应。即不求有功,但求为过。  调治优化术,使命是防止因选术和施术不当,而降低疗效。中医的方术包括“心气食药”调。它们在养命养性治病的过程中,心调为术的灵魂,气调为调术之本,是食调药调的纲。食调是生命的基础。药调是调术的补充。优化是立足提升命性病整体疗效和合理的综合成本,因时因地因人,对调术结构进技术经济优化评价。

    六、作为对《黄帝内经》的感悟片段,已经可以感觉到:《黄帝内经》是天地的智慧,人类只有通过感悟,获取精华,在合道中不断点燃人生,在合道中求得人生境界的升华。当今人类面临生存空间严峻挑战、个人健康状况不尽人意,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式急需在质上转变,感悟《黄帝内经》、传播《黄帝内经》自然成为时代的潮流。早认识、早感悟、早得益、早主动。

 

原文来源于:www.sanzhidaoshang.com/a/kzsz/jdkchg/2010/0929/295.html

 
首页 | 公司简介 | 技术交流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深圳市南斗星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09221720号 网页设计:合优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