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佛陀纪事——土著人的王子
发布时间:2012/11/19 13:21:58
回过头来,我们还应该了解一些与释迦牟尼身份有紧密关联的细节。我们现在可以肯定,释迦家族所属的人种,并不是800年前闯入印度北部的亚利安人。我们知道这个地区,在亚利安人进入前,就已经存在许多不同的种族。更何况到此时为止,纯种的雅利安人,还集中在西部的旁遮普地区。他们没有大规模地进入东方,很可能是为了保持人种的纯正。但是,据佛经记载,释迦家族却来自于东方。我们很容易注意到,佛经中"佛出东方"的记载,不仅释迦牟尼自称家族出自东方,就连过去诸佛也同样出自东方。后期大乘经典更强调东方曾有恒河沙数的佛出世。
有人推断,释迦族为蒙古人种,因为佛经记载释迦牟尼的肤色为金色。东北亚大部分地区的住民,都是蒙古人种,包括中国、日本、朝鲜、韩国等。中、日、韩的很多佛教学者便倾向于这种观点,这可能与人种上的归属感相关。说释迦牟尼与我们同宗同祖,更拉近了与这位佛陀的距离。据此,上个世纪60年代,日本导演三见犍二还专门拍摄了一部介绍释迦牟尼生平的故事片《 释迦 》。此外,唐代著名的玄奘大师也在帮忙说话:他在《 大唐西域记 》中说,释迦族所在的地区,是蒙古人的聚居地。但有一点,可能是不可辩驳的事实,那就是有史可循的蒙古人最早进入印度的记载,是发生在释迦牟尼灭度几百年后的事情。更何况玄奘造访印度时,释迦牟尼已经灭度千余年了,所以笔者对此种说法存疑。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释迦族就是古印度土著人种,甚至有些学者还有声有色地描述他的肤色为棕色、毛发鬈曲、身材魁梧等。这些特点,从犍陀罗时期的佛教造像中,可以找到一些痕迹。但这并不表明,犍陀罗造像全部具有这些特点。犍陀罗造像是佛教造像的开始。此前,佛教并没有偶像,因为释迦牟尼在世时,是严格禁止偶像崇拜的。
早在释迦牟尼时期,弟子们对他的礼节,反而非常简单。据说,弟子们见到释迦牟尼,顶礼佛足就可以了。顶礼佛足,可能代表信徒对他实践佛法所得成就的尊重。后来,有些不易见到释迦牟尼的弟子,为了表示对导师的尊敬,就顶礼他所踏过的"足印"。这种顶礼尊者脚足的礼节,很可能不是佛教的独创,更可能是当时比较常见的一种表示尊敬的礼节。它可能被使用于臣民对国王、晚辈对长辈、俗人对出家人的一种尊重。这一礼节一直流传下来,以致在现代的印度还能见到它的痕迹。我们常常注意到,在印度晚辈见到长辈后,一般都会俯下身体用手去触摸长辈的脚,作为回应,长辈们往往会用手抚摸他们的头,这种回应的"摩顶"礼节,往往伴随着长辈对晚辈的各种期望与祝福。当然,这些期望与祝福,一旦出自婆罗门、沙门甚至佛陀之口,就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但是,如同现代的三拜三叩之礼,在当时并没有记载,很可能是后期形成的。
佛陀灭度后,人们按照印度传统的习俗,建窣堵波供奉,也会将他所踏过的足印,及代表他觉悟的菩提树等进行供奉。这种古老的习俗,也不是佛教独有的。在当时,国王、婆罗门以至一些沙门行者死后,都会建立窣堵波以示纪念。一直到几百年后,佛教信仰的热点地区犍陀罗(现在的阿富汗境内)才开始塑造佛像。因为当时的犍陀罗是希腊人统治的国家,他们接受佛教后,为了表示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尊敬,开始按照希腊人塑造"神像"的方式塑造佛像,以至于形成一场旷日持久的运动。这也就开了佛教偶像崇拜的先河。法国学者亨利·阿尔冯在他的《佛教》一书中谈到,佛陀"形象"的出现,不仅标志着原始佛教传统的中断,更标志着一种新艺术的诞生。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道轨迹:佛教的初期阶段,重视教理的理解与实践,信徒们自行承担起解脱修行的任务,将释迦牟尼视为导师,加以尊重;而后期的佛教,则重视外在的宗教仪式,信徒们将解脱的实践任务推到释迦牟尼及其诸佛、菩萨的身上,视他们为威力无比、超越一切的"神",并竭尽全力加以崇拜。这种单纯的崇拜,替代了以往各类以实证目的为主的修学实践,以致令崇拜形式本身达到了极致!
后来造像艺术随佛教一同传入中国。实际上中国人最早接触的不是佛教本身,正是"金人"(佛像)。在当时(汉、魏时期)的历史条件下,佛教的真正教义并不明朗。所以,依附道教及其他民间"鬼神方术"学说,以佛像作为崇拜对象,真的让这位被当时人们称作"胡神"的佛陀形象,着实稀里糊涂地风光了一阵子!生前极力反对神仙道法的释迦牟尼,也在他灭度700多年后,被当时的中国人奉为"神明",接受着他们习惯的"鬼神方术"与祭祀膜拜。汉代时,针对黄老的祭祀非常盛行,以皇帝、贵族为首的上层人物,将这些活动正式纳入到国家政治生活中。佛教就被当时的人们误解为一种外来的"方术",那些制造精美的"金人",也就理所当然地被混同于黄老之像,被中国人当做另一方神明,加以膜拜、祭祀。而且,这种祭祀活动,得到了帝国皇帝的支持与推动。"浮屠"(佛像)作为祭祀对象,也在中央政府的权威文件--诏书中,得到与黄老祭祀同样的肯定。当时,皇帝的异母兄弟楚王刘英,就曾大张旗鼓地在他的封地将"浮屠"与黄老供在一起,频繁地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这一创举后来被皇帝陛下知晓,龙颜大悦之余,向全国发出褒奖刘英的诏书。至此,帝国境内各封国纷纷效仿,围绕"浮屠"、黄老的祭祀活动,你追我赶形成潮流,且风靡一时。这种现象在中国延续了几个世纪后,佛教才开始慢慢脱离"神仙方术"而渐渐独立出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佛像,佛教传入中国这一足以改变亚洲乃至世界历史的事件,还会不会发生?抑或会不会再错后几个世纪呢?不过,犍陀罗造像艺术源于希腊,强调写实主义手法。虽然它从艺术上照搬了希腊"太阳神"的很多外在形式,但终究与希腊造像有所不同。所以,笔者猜测其造像应该比较接近佛陀的真实形象,当然,这并不表示所有出自这一地区的佛像都有这种代表性。
据佛经记载,释迦宗族的历史可能非常悠久,一直可以上溯到高贵的"甘蔗王"②。因为传说中的"甘蔗王"属于亚利安人的族系,很可能与来自东方的释迦族关系不大。所以,这种说法被后来的一些史家们推翻。佛经中经常提到"佛出东方"。这显然说明佛陀的家族绝非亚利安人种。
当时,东方的许多大国,都是半亚利安、半土著人种,包括迦毗罗卫国所依附的那个拘萨罗国。他们很可能是亚利安人与当地土著人的混合人种,这些混合人种很可能是那些掌握了国家政权的王族或婆罗门。虽然经中提到,释迦族常称自己与拘萨罗人同族,但从一次拘萨罗国王向释迦族索婚(要求和亲)的事件上,就看出问题了。嫁女和亲原本是弱国讨好强国的手段之一,但送上门来的好机会却使释迦族人一筹莫展。经中说他们没有与异族通婚的习惯,不肯将自家女儿下嫁。但是,拒绝只能是死路一条。结果,他们竟然将一位婢女"包装"成释迦公主搪塞了事。后来,此事败露,竟酿成释迦族亡国灭族之祸!由此来看,与拘萨罗人同族之说,纯属碍于政治上的压力,而有意攀附的行为。从这一点上看,释迦族本身是有别于当时人种已经混杂的拘萨罗人的。
所以,他们可能是来自东方古老而纯正的土著人种。这些土著人种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顽强地保持着自己民族人种的纯正性,始终延续和传承着自身的文化,这些文化可能一直保留着亚利安人进入前古老的特色。这一来自东方的民族,很可能在西迁的过程中,开始逐渐与亚利安人及他们与土著人的混血们打起交道来。在他们的眼里,这些白色人种及其混杂人种,显然属于异族。
据佛经记载,释迦宗族在历史上是一个尚武的民族,他们得以从东方而来,很可能是倚仗自身的武力。释迦牟尼时期,他们的宗主国拘萨罗,曾将未来的太子送到迦毗罗卫,向释迦族武士们学习各种武术。此外据记载,释迦牟尼作为未来王国的继承人,年轻时也曾受过严格的武术训练。此时,释迦族的国家虽然已经沦为拘萨罗的附庸,但骨子里的那股傲气却始终不减。上文中所提及的和亲事件,足以表现出他们对于拘萨罗这个异族政权的藐视。正因为这种自傲的民族精神,从净饭王一直到整个宗族都对这位悉达多王子寄予了重振祖先雄风的厚望。这虽然有些不切实际,但却是可以理解的。
原文来源于:《佛陀纪事》
|